Search

兄弟阿果(aka 呂忠翰)這個月出了他人生第一本書

書名叫作《我在這裡,山在那...

  • Share this:

兄弟阿果(aka 呂忠翰)這個月出了他人生第一本書

書名叫作《我在這裡,山在那邊》

去年我們在K2基地營閒聊時(在那裡,每天唯一的娛樂消遣就是閒聊 😌)

我問他有沒有寫作出書的計畫

他說有 一直有在整理過去寫的東西 也有出版社和他接洽了

我當時心想的是:嗯 那大概三年之後會看到這本書

因為他平常要攀登 要訓練 又要到處演講 而弄書是一件很繁瑣費時的事 我覺得 應該需要一段時間

結果去年底 他就射來一封信說 書完成啦!請兄弟寫一篇推薦序

這再次讓我見識到了無氧攀登者和有氧攀登者的距離

就是 連寫書 他都身手矯健 比我快得多多!😆

這本書真的很好看 你甚至可以說 那些故事 是他用命換來的

K2遠征一路照顧之恩 就用這篇小小的文章致謝

也祝福阿果今年更艱鉅的8000m海外遠征計畫 一切平安 順利 🙏

〈他的勇氣中有一種善意〉

我和阿果認識的時間並不長,相處的密度、友誼的質量卻很高,這大概是我可以在這裡說幾句話的原因。

我們相識始於2019年初,K2 Project募資案即將啟動,身為募資團隊的一員,我採訪他與元植,要寫成一篇前導文,向社會介紹他們兩位,以及他們即將攀上的那座困難山峰。

「祝好運!」訪問終了我和他倆用力握了握手,不知下次見面會是什麼時候。返家的途中,我一邊構思那篇文章,遙想著他倆即將踏上的壯闊征途,城市的霓虹夜色灑在我的身上,那時,世界第二高峰K2之於我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點。

彷彿命運的牽引,幾個月後,我成為K2 Project的隨隊報導者,這意味我們三人會結伴走過壯麗的巴托羅冰河,抵達海拔5000公尺的基地營,並且在那裡駐紮一個月。這趟旅程就像一個巨大的未知,是我面對過最難以預料結果的一次挑戰。

從進山到出山,我們紮紮實實一起走了將近兩百公里的路,每一步路,阿果都緊緊跟在我身後,確保我的安全。從台灣到巴基斯坦,我們朝夕相處了將近兩個月,極限環境中,生命的濃度被提高了,我們持續分享著故事,打發漫長的遠征時光,短短幾個星期,熟知了對方人生中各種幽微的轉折,與幾個有趣的秘密。

冰河口的宿營地,荒漠中的綠洲旁,搖搖晃晃的車廂裡,與每個士氣高昂或意志消沉的時刻,我們一起想家、說冷笑話、幫彼此加油,也一同思索山的道理,冒險的代價,以及最重要的—我們要把什麼帶回去。

阿果的文字一如他的人,真誠、寬闊,蘊含未被剝奪的野性。這本書是他探險故事的集結、搜救現場的紀實,也有他對攀登本質的反思,最動人之處,是讓讀者看見一個在鹿港鄉下跑跳的野孩子,長大後幹了幾年裝潢師傅,身體忽然告訴他:你有條件成為台灣最強大的無氧攀登者。

從此,他毅然走上那條孤獨的冰雪之路,步伐堅定,無怨無悔。

零度以下的高海拔世界,什麼都結冰了,有時也包括人的良心與善意。但有一種人,他的勇氣與對他人的關懷不會結冰,甚至在乎旁人的安危更勝自己的成就。阿果就是這樣一種人,我很清楚,我有幸曾看在眼中。

photo by 張元植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神在的地方 A White Summer
View all posts